丁磊,网易创始人,1997年5月创立网易。
2000年,29岁的丁磊带领网易在纳斯达克敲钟上市;2019年10月,网易旗下有道业务单独分拆在纽交所上市;2020年6月11日,网易集团回港二次上市。
今年12月2日,丁磊迎来他人生的第三个IPO,旗下网易云音乐独立拆分在港交所上市。
但资本市场对云音乐的态度并不乐观,上市当天,开盘报价每股205港元,首笔成交价为每股204.4港元,相比发行价下跌0.29%,目前云音乐市值411亿港元。
在丁磊的一路高歌猛进中,又交织着起起伏伏。
主编曾评价丁磊的商业行为:“丁磊的每一个项目都是低投入高回报,而且当时看起来,那么莫名其妙。”
举例说:“疫情让海淘行业几乎覆灭,丁磊在这之前把海淘考拉20亿美金卖给了阿里;更早的时候,在猪肉大涨之前,丁磊弄了1200亩地养了好几年高端猪肉;2013年音乐播放器满地的时候,他让网易娱乐主编去做一个叫网易云音乐的APP......”
在大多数人看来,他应该像门户时代同期的张朝阳一样被时代淘汰,但网易现在的市值是搜狐市值的数百倍,甚至远远超越了曾经的巨头BAT之一的百度。
丁磊的独特性在于其不跟风,独树一帜的思考方式,以下内容整理自丁磊公开演讲,包括他本人对创业、管理、人才方面的看法。
01
游戏热爱者才能做出好游戏
我不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聪明和有智慧的人。
我在89年考大学,是班上第10名,只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我不想在浙江读大学,当时看到电子科技大学,1956年成立,在四川成都,我也不知道成都在什么地方,我看它地处天府之国应该挺好玩的,最终报考了成都的这个大学,没想到第一批就收到录取通知书了。
其实我填的专业也是很被动的,我很喜欢电脑,在高中时候就在苹果电脑上写游戏,自学完了基础语言。
我很想选计算机专业,父母说什么专业都可以选,计算机不要选,因为计算机对人体有害,你每天坐在电脑前就像照x光。这个说法不是没道理的,因为当年计算机显象管的辐射非常大,对健康多少是有影响的。
所以,我就填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通讯专业,被分到了全校最小的系——微波通讯,一个系只有30个人。
我有个同乡说,你们这个系历来是最难分配的,而且分配之后的地方也非常不好,通常要跑到山沟沟里去,因为微波和卫星通讯都是在边远的农村。所以我在大学四年的时候,挺郁闷的,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好。
我那时经常跑图书馆去看计算机方面的书,还到计算机系里坐到后面去蹭课旁听。
我觉得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方法,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在我后来的工作里基本上就从来没有用到过。
我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看另外专业的书,每次到考试前我只要把书翻出来,复习一个星期就足够了。
我在97年开始搞互联网的时候,没有几个人能教你互联网是什么,关于互联网的书还非常少,我印象中TCP/IP的书还要请别人吃饭才能借到,而且看书的时候要不停做笔记,因为那时候原版书非常少。
我上大学的时候,如果对课程感兴趣,基本上能快速地掌握和领悟,这样的学习过程对我后来创业影响非常大。
后来我自己也在思考,为什么我还比较顺利,很重要的一点——你一定要做你喜欢做的事情,你不要勉强自己去干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我觉得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当你喜欢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很愿意把它做好,一定会钻进去,会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我从高中毕业,1986年到2005年,我根本没有离开过计算机相关专业领域,一个人像我这样专注于一个行业将近20年,当然也会成为一个专家。所以喜欢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深入下去,不要浅尝辄止,这是我非常深刻的一个体验。
我希望,员工在这个公司的时候是自己的兴趣,因为有兴趣你才会钻进去;第二个要“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要有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个行业进步很快,你不学习就会落后。
网易做游戏的时候,要求我们的员工都热爱游戏,叫做游戏热爱者;做云音乐的一群小伙伴们,都是真正的音乐爱好者,他们热爱音乐,因此总是想方设法找到这个世界上最能打动他心的一种。
02
我跟团队一起合作,打90-95分绰绰有余
我在1997年5月的时候创办了网易公司,那时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不到10万人。我们取名叫“网易”的意思,就是希望上网变得容易一点,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
那时候是1998年中,我们公司才10个人左右。那时候我们除了会写软件,什么也不会做,我们当时开发了一套免费电子软件,我自己当销售,我另外两个搭档是开发软件的,我就拿着软件到处卖,我们卖得挺贵的,一套软件能卖10万美金。
从1999年年初到2000年6月 30日美国上市,18个月时间我们一共融资了1亿1千5百万美金。我作为公司的领导,不知道那么多钱怎么用,感到很困惑。公司本来是赚钱的,搞上市之后,不但不赚钱,而且老亏钱。
我们当时的主要业务是网络广告,而2000年7月以后,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纳指从50000点跌到了1500 点,市值蒸发了2/3。所以我在2000年的时候,我也面临着一个很大的转型。
我觉得当时有件事情做得很对,我苦闷的时候不是每天闷在办公室里,而是自己跑下去做市场调查,问了好多人,调查过好多行业,去调查人家怎么赢利。
我后来发现了短信业务,一毛钱一条短信,成本只要5分5厘,我非常积极地与移动合作,利用自己巨大的用户资源和移动的接入平台,我们从广告的阴影中走出来。
第二件事情,我跟我们同事说,我们做网页这个东西没有多少技术含量,我们每次出现点有创意的东西。
我们的竞争对手新浪搜狐他们老抄我们,而且抄的速度很快。我说我们一定要做一个东西出来,技术含量很高,这帮人抄不了。所以我们决定做游戏,做网络游戏。
2002年6月,我们的《大话西游2》诞生,从客户端到服务器很稳定。但是开始的时候用户不多,大概只有3000人。我对同事说,不要怕,只要产品好,我去做营销。
我当时也不知道怎么做营销,所以我就买了好多营销的书一个人看。光看书没有用,我翻开通讯录找。我想,中国谁的营销做得好,我去请教他总可以吧。后来我就找到了步步高的老总段永平。
我打电话给他请教,见面之后,我就请教他营销怎么做。我就是这样一边看书一边请教学习营销知识的。
我们的《大话西游2》,也是从最初的3000人的规模,到现在最高在线人数达到55万人。
我总结《大话西游2》的成功营销原则是:
第一,我们的定价原则。我们定了市场上最高的价格,当时市场上别人都是三毛钱一小时,我四毛钱一小时,当时我的同事听说我定四毛钱一小时都认为我发疯了,“韩国游戏都只有三毛钱一小时,你敢定四毛钱一小时?”我说,我敢这样定,是因为真正想玩这个游戏的人不会在意这一毛钱,在网吧玩一小时就需要2元钱,产品好,多一毛钱是值得的。而四毛钱和三毛钱相比,给公司增加了33%的利润,在公司起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我们从来不做短期利益的事情。那时很多游戏都有包月,一个月35元或者40元可以无限制玩。我说我们千万不要做包月制度,首先包月会缩短游戏的寿命;此外我们做游戏的目的,是“你玩游戏”而不是“游戏玩你”,包月制度会造成玩家过度沉迷。
由于不包月产生的经济压力,我们的玩家相对都比较理性。而我们的竞争对手,由于包月,把游戏产品的寿命缩短了。前几年整个市场上大概有140多个游戏,其实真正做得好的就这么五六个,真正赚到钱的也就是这么三四家公司。
在管理方面,我去学习华为的任正非老师,华为规模很大且企业管理很成功,我也一直从他们身上去寻找成功的DNA,以此来借鉴。
做企业,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怎么运作这个公司。做企业的时候,一些优秀的人才对公司非常重要。
我认为虚心求教和咨询很重要。同时,我认为公司人才储备很重要。公司人不是越多越好,而是优秀的人才越多越好,一个出色的人才能顶好几个人。
如果我跟我的几个团队在一起,打90-95分是绰绰有余的。我想出来的东西有人会帮我踩刹车,这很重要。
他们是评估者我是创新者,我(把想法)丢出来以后这帮人会考虑:老板你这里可能没有考虑到。我觉得有道理,那就先不做了。我会天马行空地乱想,他们一天到晚帮我踩刹车,但是大家一旦达成共识就立即执行。
03
我们是不吭声的鳄鱼,别当我们是壁虎
互联网本身是一个很创新的领域,创新也是互联网最基本的精神。如果没有创新的态度与想法,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走不远的。
我看到,很多员工来公司以后,有不少人是在原地踏步。“小富则安”的想法是很危险的。因为未来世界的发展与演变,一定是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现在不努力,未来连机会都没有。
我们特意提出“0到1是创新,从1到1.1也是创新”这个价值观,是希望大家对创新扩大理解。要接受一点: 创新不是爱因斯坦、乔布斯等人的专属,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渐进式改进和微创新。
对网易来讲,什么算创新?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优也是创新。只要今天可以做得比昨天更好,这就是创新。
我们鼓励大家,大胆地创新,但一定要小心求证。要记住一句话:失败要趁早,失败要尽快。
如果你要创新的话,你首先要把别人的东西搞明白了,摸透了,你再去搞创新。
2009年,我说要养猪,很多人都当成是个笑话,媒体质疑我是在作秀,没错,我就是在作秀。
问题关键是要看为了什么作秀。我是想通过养猪来探索农业生产新模式,同时,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做一些尝试,为此作秀来唤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有什么不好?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却做不出世界上最一流的猪,我觉得这算是一种耻辱。我们的养殖水平停留在100年前。
我们想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努力找出一条既安全又不贵的猪的生产流程,然后把这个推广给全中国所有从事养猪业的人们。
我们现在养猪整个模式的复制成本很低。
我真的是想解决中国农村贫穷的问题,我建议这些人在农村好好地从事养殖业,就不要到城里打工了,不要产生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青壮年到城市里的问题。
外界总说我们怎么还没吃到,怎么还没吃到,非常的着急,这也反映出嘀咕和抱怨的人对农业的生产太不熟悉,总是很急。
我们一定要做正确的事情,这个在我们企业里叫战略,战略要正确,动作可以慢,但战略一定要正确,看准了再跟上去,这样风险比较小,这样别人犯过的错误就不会再犯。
我们现在在制定营销战略的时候,都首先看我们的竞争对手在干什么,他们做完了,我们把他们的问题全都找出来,这样我们就不再犯了,少走很多弯路。
但是,你光有“战略”不行,还需要“执行”,要正确地做事。我们认为人是关键,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做出来是不同的。微软的成功,跟他的创始人非常专注在产品上很有关系。
所以我说,一个企业的成功,产品是最至关重要的。做事情就踏实实地,把你的产品做好,当你的产品做得好,赢利才是顺理成章的。
在外界看来,BAT三大巨头覆盖了所有的产业,还有三小虎,小米、京东、奇虎360,网易夹在中间。我认为BAT大家的模式不同,阿里和百度还是流量模式,网易是内容供应商。三小虎利润加起来还没有网易多。
所以,我们是不吭声的鳄鱼,别当我们是壁虎。
跟他们吵有什么意思,自己把产品做好,做点儿有理想、有信仰的事情挺开心。
04
中国不重视有钱人,重视的是有思想的人
我觉得年轻人不一定要创业,年轻人最重要的是,首先要看到周围每个同事身上的优点。你发现身边人的优点,这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然后再学习并掌握相同的技能。
创业要踩太多坑了,我印象中,大学毕业就创业成功的人是极少数的,我很反对大学生一毕业就创业,中国环境和外国不一样,尤其是现在,竞争那么激烈。
另外,创业是一个很辛苦很累的事情,我不觉得适合每一个人,同时,把握好创业的时机也非常重要。
有团队精神,有学习能力,善于沟通,一直有的进取心,这种人适合创业,但是这种人太少了。
比较年轻的一代最近有两家公司上市(2014),比如说汽车之家,我觉得他们做的还是挺专注的,非常专注地在汽车频道里不断地死磕。
再一个是优酷。在视频时代到来的时候,他们创新也很多,比如说做自己的剧,这都是让整个互联网的内容更加多元化,也是OK的。
其实,创业成功跟创始人的性格、决心、能力都有很大的关系。你看有的创始人性格中每天都要开早会,很坚持。
我们可能更富有创新精神,有些公司的内部管理比较压抑一点,肯定不能像我们几个人这样夸夸其谈,但这也是一种成功的特质。
我很早就很喜欢张忠谋(台积电董事长)这个人,因为他改变了芯片行业。以前芯片设计和制造是一体化的,现在设计就是设计,制造就是制造,以后苹果的芯片都是他来代工的。
我最早接触到张忠谋,是看了他写的一本书《我的上半生》,讲他一个50多岁的老头子跑到台湾去创业。
其实台积电这家公司当初也是政府的,是台湾工研院开的,他56岁去台湾加入了这家公司。我当时26岁,人家56岁都能创业成功,我怎么就不能?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
还有就是施振荣写的创办宏碁的书,1995-1996年出的一本,那个时候是宏碁最鼎盛的时期,到了他写《再造宏碁》那本书的时候,宏碁就已经不行了。
这个行业太残酷了,你看雷军做得好,不代表他将来就一直好。
中国根本不重视有钱人,重视的是有思想的人,我争取做个有思想的人。
我的互联网思维中“快”不是特别重要,精益求精、极佳的用户体验,这两个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专注”也是对的,但是这本来就是传统行业的定义,不是互联网行业专有的。
我的产品每一个版本都要精益求精,你根本不要看竞争对手怎么样,竞争对手犯错误的时间是大把的,不要因为快,把自己搞死了。
我不跟风,想清楚才干。
我觉得机会是随时存在的。2007年苹果做手机,早在1993年诺基亚和摩托罗拉都已经在做手机了,你觉得它晚了吗?它没晚,它做了一个智能手机出来。但是你不能说诺基亚没做过智能手机,诺基亚有一个手机叫9110,他们也尝试过做智能手机,但是就是没成功。
你知道,乔布斯在1995年就做过一台PDA叫“牛顿”,他在“牛顿”上交了无数的学费以后,到2007年做iPhone的时候才成功的,你不能说他一拍脑袋才想到的,之前没有“牛顿”的积累根本不可能做出这个手机出来。
一些事情能成功,真的是天时地利人,交了无数的学费之后,才明白下次我干这件事儿从哪儿开始干。
学员评论